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下稱中電投)位列中國聲名顯赫的五大發電集團,也是中國僅有的三家核電站運營牌照的持有者之一。察不過,現在這家公司的核電業務正經歷艱難時刻。
2007年獲得國內第三張核電項目運營牌照之后,中電投曾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核電發展計劃,但現在發展未及預期。
原因之一是福島核事故的影響。中電投曾對內陸核電寄予厚望,但彭澤核電項目因福島核事故陷入停滯,至今未有重啟時間表;今年上半年廣西白龍核電項目也卷入了鄰避運動中;正在建設中的山東海陽核電一期工程,受困于三代核電技術AP1000關鍵設備制造延期,工程拖期至少兩年。
福島核事故更為深刻的影響,是中國核電的監管者對安全更加重視,與專注電站投資的大型發電集團相比,擁有從設計到運營全產業鏈的傳統核電央企得到了更多機會。
雖貴為五大發電集團,但作為核電行業的新進入者,中電投在核電領域的影響力不及兩大老牌核電央企: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下稱中核集團)與中國廣核集團公司(下稱中廣核)。
成立于2002年底的中電投,繼承了原國家電力公司全部的核電資產,在成立之初即擁有權益裝機135萬千瓦,占彼時核電裝機的10%。
在電力市場上,核電屬于穩定優質資產。為爭奪項目,核電央企之間暗戰不斷,新進入者難免遭到排擠。中國核電業特殊的競爭生態和行業準入門檻,是中電投近年來核電項目屢屢受挫的重要因素。
在美、法、日等核電強國中,大型綜合能源集團均是核電業的主角,例如杜克能源和法電集團等。但在中國,缺乏核電設計和研發能力的五大發電巨頭一直被排除在核電控股業主俱樂部之外,唯一取得突破的中電投,如今也處在弱勢地位。
到2020年,中電投計劃建成核電機組1400萬千瓦,在建核電機組1000萬千瓦,實現中電投“核電三分天下有其一”。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實現這一目標并不容易。
潛規則
近年來,中電投核電發展不及預期,缺乏核電研發設計力量是重要因素。在核電業界,有一條潛規則:如果一個公司沒有核電設計院,其核電建設和運營能力都會受到質疑。
潛規則來源于環保部國家核安全局的一份文件。該文件規定,“核電總承包能力需要與設計能力掛鉤”,即核電站的總包方必須同時擁有核電設計院。這一概念此后逐步演化,成為“核電設計能力=核電總承包能力=核電運營能力”。
五大發電集團一直被排除在核電運營商之外,正源于此。即便是中電投突出重圍,取得了核電運營牌照,但也因沒有設計院,在競爭中處于劣勢。
這條潛規則一直為“五大”常規發電企業詬病。中電投核電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歐美核電強國的體制是設計院與設備廠商捆綁,構成核蒸汽系統供應商(NSSS),典型代表有美國西屋電氣、法國阿,m集團和日本東芝、日立和三菱;核電站業主則獨立于NSSS,主要負責電站的投資和運營。
多位接受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常規電站的管理運營與核電有一定的關聯性和繼承性,缺乏核電設計能力的常規發電企業在建立了核電運營管理能力之后,也可以運營核電站。
歐美日等國的大型能源企業,均是聚焦于核電站運營和維護能力的培養,而非設計能力。
一位曾在國家核安全局任職的人士告訴《財經》記者,核電企業集設計、工程管理和運營為一體并不合理,“大而全”反而會降低效率。擁有核電運營資質的中核集團和中廣核,又擁有設計院和工程公司,是典型的“大而全”垂直一體化企業。
“大而全”模式,起源于前蘇聯的核工業體制,現在為俄羅斯所繼承。俄羅斯原子能公司(ROSATOM)集核電設計、建設、運營、設備供應、燃料循環和后處理等核電產業鏈各環節于一體,壟斷俄羅斯核電市場。
這種脫胎于計劃經濟的模式,有利于“集中力量辦大事”。在“后福島時代”,俄羅斯原子能公司在世界核電市場上攻城略地,收獲頗豐,與其國內核電力量統一有很大關系。
中國的核電體制沿襲于前蘇聯,因此和俄羅斯“大而全”模式類似。不過,在中國的核電市場上,存在兩個“大而全”的寡頭核企,通過這種模式形成利益封閉循環。
例如,中核集團的項目肯定不會使用中廣核的技術,即便中廣核的技術更具競爭力;中廣核也絕不會將項目的總承包權授予中核集團,即便中核集團給出的報價更低。
在中國特殊的市場體制下,核電設計院的重要性還直接體現在企業競爭上。沒有核電設計院的企業將會“受制于人”,競爭對手可以通過抬高設計費、增加項目成本等方式,削弱其市場競爭力。
這種模式,既不能像俄羅斯獨家壟斷那樣“集中力量辦大事”,也不能發揮市場優勢,反而造成市場效率降低和項目進度滯后。
但中國核電監管當局似乎相信,只有“大而全”的企業才能保障核電的安全運營。
國家核安全局一位人士稱,之所以會有這樣的一條潛規則,是因為五大發電集團雖然經營電力行業多年,但在核電方面經驗相對匱乏,“限制它們進入核電領域,是出于安全考慮,特別是福島核事故之后,安全意識更加強化”。
不過,一些業內人士反對此說!捌囻{駛員沒有必要完全了解汽車的制造和設計過程,航空公司也沒有必要熟知飛機是怎么造出來的!比A能核電有限公司原總經理王迎蘇以汽車和航空業做參照,稱“核電站是同樣的道理”。
在很多常規發電集團人士看來,核電站的投資運營商需要做的是,籌措資金投資核電站,并培養核電操縱員運營核電站,這些都和核電設計院無關,更不會妨害核電站的運行安全。
盡管異議不斷,但中國還是讓“大而全”成了核電企業的標配。
成立于1994年的中廣核,也曾因缺乏設計力量,而在與中核集團的競爭中長期處于絕對劣勢。為補齊短板,2000年之后,中廣核從核動力院引入技術骨干,成立深圳中廣核設計有限公司,加之大亞灣核電基地運轉成熟,中廣核才終于站穩腳跟。
戰略受阻
現在,中電投正重蹈昔日中廣核的覆轍。
缺乏核電設計能力,已經成為中電投投資核電的“先天不足”。不僅核電建設和運營能力受到質疑,部分已經掌握的寶貴核電廠址資源,也只能拱手讓人。
典型案例,是已有兩臺機組投運的遼寧紅沿河核電站。該電站廠址原屬中電投所有,但因當時中電投沒有核電建造和運營經驗,也未獲得核電運營牌照,中電投無法單獨運營核電站。
最后,在時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的主持下,中廣核介入紅沿河核電站,經過多輪激烈討價還價之后,中電投、中廣核各持有45%的股份,其余10%由大連建設投資集團持有,三方共同開發紅沿河核電站。
彼時還約定,紅沿河核電站采用“輪流坐莊”的形式:一期項目由中廣核主導,中電投全面參與;二期項目由中電投主導,中廣核全面參與。
目前,紅沿河一期工程四臺機組中兩臺竣工、兩臺在建,二期工程兩臺機組開工在即,且二期項目將采用總承包的方式,徹底委托給中廣核工程公司建設。
廣西白龍核電項目,亦面臨類似尷尬。中電投防城港白龍項目啟動于2003年,中廣核防城港紅沙項目啟動于2008年,但因后者是傳統核電企業,主管部門認為其核電經驗豐富,紅沙項目竟先行獲批,其一號機組將于明年投產。但白龍項目則延宕多年,就在準備工作即將到位之際,防城港市人大一紙決議,讓該項目平添變數。
在這份決議中,防城港人大認為,出于保護旅游資源考慮,且防城港市已經有紅沙項目在建,不應該再建設第二座核電站,因此“市人民政府要順應民意,順勢而為,請求上級解除白龍核電站項目合作框架協議,爭取自治區人大對江山半島旅游資源開發與保護進行立法”。
此外,2012年中國核電重啟建設之后,中核集團田灣核電站和中廣核陽江核電站先后有新機組開工,但中電投至今無一項目開工。
不止中電投,其他四大常規發電集團也面臨同樣的情況。
海南昌江核電廠址和福建寧德核電廠址,分別由中國華能集團和大唐集團開發,但這兩大發電集團都不具備核電運營資質。為了讓項目順利上馬,兩大發電集團選擇與中核和中廣核進行合作,現在這兩個項目分別被中核和中廣核控股。
中電投之所以在2007年能夠一舉突圍,獲得國內第三張核電運營牌照,也有一定的歷史緣由。
2002年中國電力體制改革之初,原國家電力公司的發電資產一拆為五,成立了五大發電集團。中電投繼承了原國家電力公司的所有核電資產和前期項目,確立了“水、火、核”并舉的發展戰略。
2005年核電低谷期之時,中電投高管作出戰略判斷,未來核電一定是中國不可或缺的能源形式,內陸經濟發展也將面臨能源短缺。
故此,中電投在國內涉核企業中,率先在內陸地區進行選址,現在廣為人知的湖南桃花江、湖北咸寧、江西彭澤等大部分內陸核電廠址,多是中電投首先開發。此后為平衡三大核電運營商在內陸的布局,中電投讓出了桃花江和咸寧兩廠址。
2007年,中電投突破中核與中廣核的雙寡頭壟斷,獲得令其他發電集團羨慕不已的核電運營牌照。此后,因缺乏核電設計能力,中電投長期處于中核集團與中廣核的陰影下,核電領域的發展并未像想象中那般順利。
接下來的福島核事故,AP1000工期延宕,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讓中電投核電雄心不斷受挫。至今,中電投僅有遼寧紅沿河與山東海陽兩大項目啟動。
中電投核電公司一位人士表示,中電投在常規電站領域擁有雄厚實力,而且已在核電中下游運營產業鏈上進行了深度布局,但可能只有等到山東海陽核電站一號機組并網發電并順利運營一段時間后,監管者和業界才能真正相信中電投在核電領域的實力。
雄心未泯
盡管在核電行業的處境并不理想,但中電投還是令其他常規發電央企羨慕不已。
中電投核電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負責人表示,核電是中電投的戰略選項,而常規電領域的深厚積累有益于中電投在核電領域的拓展。
在獲得核電運營牌照之前,中電投的核電布局早已啟動。該公司旗下一些已在常規電站行業有豐富經驗的子公司,現正在進行針對核電的培訓和改造。這些公司集中于核電產業鏈的中下游,在該領域,核電與常規電源原理相通,五大發電集團電力運營維護經驗豐富,可與傳統核企抗衡。
例如,中電投電力工程有限公司(下稱中電工程),在常規電站工程總包方面經驗豐富。從紅沿河項目開始,中電工程就開始逐步介入核電業務。紅沿河一期工程中,中電工程員工以勞務派遣方式參與了工程管理工作;此后,在海陽核電項目中,中電工程負責一期常規島及BOP建設、安裝委托管理工作,在二期項目中將接手常規島及BOP建安總承包及核島監理工作。
在中電投擬建的廣西白龍和江西彭澤核電項目中,中電工程除全面負責常規島總包工作外,還將介入核島領域。
目前,國內僅有中核工程公司、中廣核工程公司和國核工程公司三家工程企業擁有核島工程總包資質。從紅沿河到彭澤,從常規島到核島,中電工程逐步進入核電總包的核心領域。其目標非常明確:拿下第四塊核島工程總包資質。
中電投在常規電站領域的另一王牌——負責設備采購的成套公司,亦在謀求核電領域的話語權。該公司在常規電站領域擁有豐富的工程招標和設備采購經驗,由于常規電站和核電的設備廠商基本相同,均為中國三大動力設備集團,成套公司的人脈和資源優勢亦可運用于核電領域,設備采購成為常規發電企業進軍核電的優勢之一。
中電工程和成套公司進軍核電的路徑,將為中電投旗下其他實力雄厚的常規電站公司復制。在核電運行和維護方面,中電國際(02380.HK)的子公司中電檢修公司,在常規電站檢修方面實力雄厚,這家子公司也參加了大亞灣和田灣等核電站常規島的大修工作。在此基礎上,中電國際和中電投核電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了中電華元公司,目標是從事核島檢修任務。目前,中電華元在山東海陽項目上配合業主進行核島大修的準備工作,并且已在秦山等核電站進行崗位實習工作。
將核電確立為戰略選項后,中電投開始組建核電“正規軍”,F在該公司的核電從業人員約2700名,共有三類人才來源:一是從中核和中廣核等核企引入人才約500人;二是常規電轉核電約800人;三是高校畢業生約1400人。
在核電前、后端上,中電投亦布下重兵,F在中國的核燃料制造與后處理為中核集團壟斷,但前后端民用方面的市場化趨勢已經顯露。中電投正在研究參與建設核燃料廠的可能性。此外,中電投在幾內亞購買的礦產,周邊有豐富的鈾礦可供開采,天然鈾貿易也是中電投的戰略選項之一。
從進入核電之初,中電投就已經對中低放廢物的處理工作進行布局。中電投旗下的中電遠達(600292.SH),在國內電力環保領域久負盛名,核電環保亦是其重要業務領域。海陽項目開工后,中電投又成立了山東核環保公司,現在該公司規劃在山東地區建立一座中低排放廢物處置廠。
在具體項目上,確保海陽和紅沿河核電的順利建設和運營,依然是中電投核電公司近期工作的重點。廣西白龍、江西彭澤、吉林靖宇和廣東廉江,是中電投重點推進的四大擬建項目。由于中國近期仍將以建設沿海核電為主,因此中電投在江蘇、浙江、福建、河北和廣東等沿海省份也加大了選址力度。
而關鍵的核電研發設計能力,對于中電投而言,最為現實與快捷的途徑就是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進行合并重組,后者是AP1000三代核電技術受讓方和國產三代核電技術CAP1400的研發方,擁有較強的核電設計研發能力。合并后雙方可價值互補、各取所需,新公司將集核電研發、工程建設、運營管理能力于一身,真正成為與中核、中廣核分庭抗禮的第三極。
從今年初開始,雙方已經就合并重組事宜進行了商談,但目前并未有結果產生。
2007年獲得國內第三張核電項目運營牌照之后,中電投曾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核電發展計劃,但現在發展未及預期。
原因之一是福島核事故的影響。中電投曾對內陸核電寄予厚望,但彭澤核電項目因福島核事故陷入停滯,至今未有重啟時間表;今年上半年廣西白龍核電項目也卷入了鄰避運動中;正在建設中的山東海陽核電一期工程,受困于三代核電技術AP1000關鍵設備制造延期,工程拖期至少兩年。
福島核事故更為深刻的影響,是中國核電的監管者對安全更加重視,與專注電站投資的大型發電集團相比,擁有從設計到運營全產業鏈的傳統核電央企得到了更多機會。
雖貴為五大發電集團,但作為核電行業的新進入者,中電投在核電領域的影響力不及兩大老牌核電央企: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下稱中核集團)與中國廣核集團公司(下稱中廣核)。
成立于2002年底的中電投,繼承了原國家電力公司全部的核電資產,在成立之初即擁有權益裝機135萬千瓦,占彼時核電裝機的10%。
在電力市場上,核電屬于穩定優質資產。為爭奪項目,核電央企之間暗戰不斷,新進入者難免遭到排擠。中國核電業特殊的競爭生態和行業準入門檻,是中電投近年來核電項目屢屢受挫的重要因素。
在美、法、日等核電強國中,大型綜合能源集團均是核電業的主角,例如杜克能源和法電集團等。但在中國,缺乏核電設計和研發能力的五大發電巨頭一直被排除在核電控股業主俱樂部之外,唯一取得突破的中電投,如今也處在弱勢地位。
到2020年,中電投計劃建成核電機組1400萬千瓦,在建核電機組1000萬千瓦,實現中電投“核電三分天下有其一”。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實現這一目標并不容易。
潛規則
近年來,中電投核電發展不及預期,缺乏核電研發設計力量是重要因素。在核電業界,有一條潛規則:如果一個公司沒有核電設計院,其核電建設和運營能力都會受到質疑。
潛規則來源于環保部國家核安全局的一份文件。該文件規定,“核電總承包能力需要與設計能力掛鉤”,即核電站的總包方必須同時擁有核電設計院。這一概念此后逐步演化,成為“核電設計能力=核電總承包能力=核電運營能力”。
五大發電集團一直被排除在核電運營商之外,正源于此。即便是中電投突出重圍,取得了核電運營牌照,但也因沒有設計院,在競爭中處于劣勢。
這條潛規則一直為“五大”常規發電企業詬病。中電投核電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歐美核電強國的體制是設計院與設備廠商捆綁,構成核蒸汽系統供應商(NSSS),典型代表有美國西屋電氣、法國阿,m集團和日本東芝、日立和三菱;核電站業主則獨立于NSSS,主要負責電站的投資和運營。
多位接受采訪的業內人士認為,常規電站的管理運營與核電有一定的關聯性和繼承性,缺乏核電設計能力的常規發電企業在建立了核電運營管理能力之后,也可以運營核電站。
歐美日等國的大型能源企業,均是聚焦于核電站運營和維護能力的培養,而非設計能力。
一位曾在國家核安全局任職的人士告訴《財經》記者,核電企業集設計、工程管理和運營為一體并不合理,“大而全”反而會降低效率。擁有核電運營資質的中核集團和中廣核,又擁有設計院和工程公司,是典型的“大而全”垂直一體化企業。
“大而全”模式,起源于前蘇聯的核工業體制,現在為俄羅斯所繼承。俄羅斯原子能公司(ROSATOM)集核電設計、建設、運營、設備供應、燃料循環和后處理等核電產業鏈各環節于一體,壟斷俄羅斯核電市場。
這種脫胎于計劃經濟的模式,有利于“集中力量辦大事”。在“后福島時代”,俄羅斯原子能公司在世界核電市場上攻城略地,收獲頗豐,與其國內核電力量統一有很大關系。
中國的核電體制沿襲于前蘇聯,因此和俄羅斯“大而全”模式類似。不過,在中國的核電市場上,存在兩個“大而全”的寡頭核企,通過這種模式形成利益封閉循環。
例如,中核集團的項目肯定不會使用中廣核的技術,即便中廣核的技術更具競爭力;中廣核也絕不會將項目的總承包權授予中核集團,即便中核集團給出的報價更低。
在中國特殊的市場體制下,核電設計院的重要性還直接體現在企業競爭上。沒有核電設計院的企業將會“受制于人”,競爭對手可以通過抬高設計費、增加項目成本等方式,削弱其市場競爭力。
這種模式,既不能像俄羅斯獨家壟斷那樣“集中力量辦大事”,也不能發揮市場優勢,反而造成市場效率降低和項目進度滯后。
但中國核電監管當局似乎相信,只有“大而全”的企業才能保障核電的安全運營。
國家核安全局一位人士稱,之所以會有這樣的一條潛規則,是因為五大發電集團雖然經營電力行業多年,但在核電方面經驗相對匱乏,“限制它們進入核電領域,是出于安全考慮,特別是福島核事故之后,安全意識更加強化”。
不過,一些業內人士反對此說!捌囻{駛員沒有必要完全了解汽車的制造和設計過程,航空公司也沒有必要熟知飛機是怎么造出來的!比A能核電有限公司原總經理王迎蘇以汽車和航空業做參照,稱“核電站是同樣的道理”。
在很多常規發電集團人士看來,核電站的投資運營商需要做的是,籌措資金投資核電站,并培養核電操縱員運營核電站,這些都和核電設計院無關,更不會妨害核電站的運行安全。
盡管異議不斷,但中國還是讓“大而全”成了核電企業的標配。
成立于1994年的中廣核,也曾因缺乏設計力量,而在與中核集團的競爭中長期處于絕對劣勢。為補齊短板,2000年之后,中廣核從核動力院引入技術骨干,成立深圳中廣核設計有限公司,加之大亞灣核電基地運轉成熟,中廣核才終于站穩腳跟。
戰略受阻
現在,中電投正重蹈昔日中廣核的覆轍。
缺乏核電設計能力,已經成為中電投投資核電的“先天不足”。不僅核電建設和運營能力受到質疑,部分已經掌握的寶貴核電廠址資源,也只能拱手讓人。
典型案例,是已有兩臺機組投運的遼寧紅沿河核電站。該電站廠址原屬中電投所有,但因當時中電投沒有核電建造和運營經驗,也未獲得核電運營牌照,中電投無法單獨運營核電站。
最后,在時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的主持下,中廣核介入紅沿河核電站,經過多輪激烈討價還價之后,中電投、中廣核各持有45%的股份,其余10%由大連建設投資集團持有,三方共同開發紅沿河核電站。
彼時還約定,紅沿河核電站采用“輪流坐莊”的形式:一期項目由中廣核主導,中電投全面參與;二期項目由中電投主導,中廣核全面參與。
目前,紅沿河一期工程四臺機組中兩臺竣工、兩臺在建,二期工程兩臺機組開工在即,且二期項目將采用總承包的方式,徹底委托給中廣核工程公司建設。
廣西白龍核電項目,亦面臨類似尷尬。中電投防城港白龍項目啟動于2003年,中廣核防城港紅沙項目啟動于2008年,但因后者是傳統核電企業,主管部門認為其核電經驗豐富,紅沙項目竟先行獲批,其一號機組將于明年投產。但白龍項目則延宕多年,就在準備工作即將到位之際,防城港市人大一紙決議,讓該項目平添變數。
在這份決議中,防城港人大認為,出于保護旅游資源考慮,且防城港市已經有紅沙項目在建,不應該再建設第二座核電站,因此“市人民政府要順應民意,順勢而為,請求上級解除白龍核電站項目合作框架協議,爭取自治區人大對江山半島旅游資源開發與保護進行立法”。
此外,2012年中國核電重啟建設之后,中核集團田灣核電站和中廣核陽江核電站先后有新機組開工,但中電投至今無一項目開工。
不止中電投,其他四大常規發電集團也面臨同樣的情況。
海南昌江核電廠址和福建寧德核電廠址,分別由中國華能集團和大唐集團開發,但這兩大發電集團都不具備核電運營資質。為了讓項目順利上馬,兩大發電集團選擇與中核和中廣核進行合作,現在這兩個項目分別被中核和中廣核控股。
中電投之所以在2007年能夠一舉突圍,獲得國內第三張核電運營牌照,也有一定的歷史緣由。
2002年中國電力體制改革之初,原國家電力公司的發電資產一拆為五,成立了五大發電集團。中電投繼承了原國家電力公司的所有核電資產和前期項目,確立了“水、火、核”并舉的發展戰略。
2005年核電低谷期之時,中電投高管作出戰略判斷,未來核電一定是中國不可或缺的能源形式,內陸經濟發展也將面臨能源短缺。
故此,中電投在國內涉核企業中,率先在內陸地區進行選址,現在廣為人知的湖南桃花江、湖北咸寧、江西彭澤等大部分內陸核電廠址,多是中電投首先開發。此后為平衡三大核電運營商在內陸的布局,中電投讓出了桃花江和咸寧兩廠址。
2007年,中電投突破中核與中廣核的雙寡頭壟斷,獲得令其他發電集團羨慕不已的核電運營牌照。此后,因缺乏核電設計能力,中電投長期處于中核集團與中廣核的陰影下,核電領域的發展并未像想象中那般順利。
接下來的福島核事故,AP1000工期延宕,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讓中電投核電雄心不斷受挫。至今,中電投僅有遼寧紅沿河與山東海陽兩大項目啟動。
中電投核電公司一位人士表示,中電投在常規電站領域擁有雄厚實力,而且已在核電中下游運營產業鏈上進行了深度布局,但可能只有等到山東海陽核電站一號機組并網發電并順利運營一段時間后,監管者和業界才能真正相信中電投在核電領域的實力。
雄心未泯
盡管在核電行業的處境并不理想,但中電投還是令其他常規發電央企羨慕不已。
中電投核電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負責人表示,核電是中電投的戰略選項,而常規電領域的深厚積累有益于中電投在核電領域的拓展。
在獲得核電運營牌照之前,中電投的核電布局早已啟動。該公司旗下一些已在常規電站行業有豐富經驗的子公司,現正在進行針對核電的培訓和改造。這些公司集中于核電產業鏈的中下游,在該領域,核電與常規電源原理相通,五大發電集團電力運營維護經驗豐富,可與傳統核企抗衡。
例如,中電投電力工程有限公司(下稱中電工程),在常規電站工程總包方面經驗豐富。從紅沿河項目開始,中電工程就開始逐步介入核電業務。紅沿河一期工程中,中電工程員工以勞務派遣方式參與了工程管理工作;此后,在海陽核電項目中,中電工程負責一期常規島及BOP建設、安裝委托管理工作,在二期項目中將接手常規島及BOP建安總承包及核島監理工作。
在中電投擬建的廣西白龍和江西彭澤核電項目中,中電工程除全面負責常規島總包工作外,還將介入核島領域。
目前,國內僅有中核工程公司、中廣核工程公司和國核工程公司三家工程企業擁有核島工程總包資質。從紅沿河到彭澤,從常規島到核島,中電工程逐步進入核電總包的核心領域。其目標非常明確:拿下第四塊核島工程總包資質。
中電投在常規電站領域的另一王牌——負責設備采購的成套公司,亦在謀求核電領域的話語權。該公司在常規電站領域擁有豐富的工程招標和設備采購經驗,由于常規電站和核電的設備廠商基本相同,均為中國三大動力設備集團,成套公司的人脈和資源優勢亦可運用于核電領域,設備采購成為常規發電企業進軍核電的優勢之一。
中電工程和成套公司進軍核電的路徑,將為中電投旗下其他實力雄厚的常規電站公司復制。在核電運行和維護方面,中電國際(02380.HK)的子公司中電檢修公司,在常規電站檢修方面實力雄厚,這家子公司也參加了大亞灣和田灣等核電站常規島的大修工作。在此基礎上,中電國際和中電投核電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了中電華元公司,目標是從事核島檢修任務。目前,中電華元在山東海陽項目上配合業主進行核島大修的準備工作,并且已在秦山等核電站進行崗位實習工作。
將核電確立為戰略選項后,中電投開始組建核電“正規軍”,F在該公司的核電從業人員約2700名,共有三類人才來源:一是從中核和中廣核等核企引入人才約500人;二是常規電轉核電約800人;三是高校畢業生約1400人。
在核電前、后端上,中電投亦布下重兵,F在中國的核燃料制造與后處理為中核集團壟斷,但前后端民用方面的市場化趨勢已經顯露。中電投正在研究參與建設核燃料廠的可能性。此外,中電投在幾內亞購買的礦產,周邊有豐富的鈾礦可供開采,天然鈾貿易也是中電投的戰略選項之一。
從進入核電之初,中電投就已經對中低放廢物的處理工作進行布局。中電投旗下的中電遠達(600292.SH),在國內電力環保領域久負盛名,核電環保亦是其重要業務領域。海陽項目開工后,中電投又成立了山東核環保公司,現在該公司規劃在山東地區建立一座中低排放廢物處置廠。
在具體項目上,確保海陽和紅沿河核電的順利建設和運營,依然是中電投核電公司近期工作的重點。廣西白龍、江西彭澤、吉林靖宇和廣東廉江,是中電投重點推進的四大擬建項目。由于中國近期仍將以建設沿海核電為主,因此中電投在江蘇、浙江、福建、河北和廣東等沿海省份也加大了選址力度。
而關鍵的核電研發設計能力,對于中電投而言,最為現實與快捷的途徑就是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進行合并重組,后者是AP1000三代核電技術受讓方和國產三代核電技術CAP1400的研發方,擁有較強的核電設計研發能力。合并后雙方可價值互補、各取所需,新公司將集核電研發、工程建設、運營管理能力于一身,真正成為與中核、中廣核分庭抗禮的第三極。
從今年初開始,雙方已經就合并重組事宜進行了商談,但目前并未有結果產生。
- 下一篇:國家電網公司“兩交一直”特...